一是加強企業安全生產信用檔案建設。截至目前,已完成700余家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已錄入建設項目安全審查和職業衛生“三同時”審批項目信息 400條,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許可證信息13900余條,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等“三崗人員”資格信息13500余條,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服務機構資質許可信息90余條,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信息400余條,十八類安全生產相關違法行為查處數據140余條。此外,根據正在開展的危險化學品使用單位排查工作所掌握的信息,已完成6100余條危險化學品使用單位相關數據的比對工作,即將批量導入安全生產信用管理平臺。
二是加強安全生產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強化統計和分析功能,實現了市和區縣安全監管部門執法檢查信息的統計匯總和共享。通過定期上傳,與本市法人信息共享與應用系統實現數據交換。認真梳理安全生產信用信息,做好公共信用平臺數據提供工作。與市人口辦、市環保局、市交通港口局確立部門間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建立信息共享目錄。定期向上海銀監局提供發生重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重大安全隱患掛牌督辦、安全生產標準化未達標等8類企業安全生產失信行為數據。
三是推進安全生產信用制度建設。發布實施《上海市安全生產違法行為信息登錄辦法》,明確本市各級安全監管部門應當予以記錄和公布的涉及生產經營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的各類違法行為,以及向社會公布的生產經營單位違法行為信息的具體內容。
四是加強安全生產信用平臺信息使用。在安全生產行政審批和行政執法中,通過信用平臺動態查詢行政相對人信用信息,做到事前掌握信用信息,事中嚴格判別守信、失信行為,事后及時將新的信用信息錄入安全生產信用系統。依據企業信用分類管理信息,動態調整執法計劃和執法監察力度,加強安全生產分類監管,并實現靜態數據及時匯集和動態數據及時更新。